每次提到美元都会遭到部分网友的嗤之以鼻,网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美元毫无价值”、“美元就是一堆废纸”的言论,不仅博人眼球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究其原因可能是贬低别人比提高自己要容易得多,“美元废纸论”这样的观点能够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听着就很爽。
当然,有良心、讲真话的人还是有的,前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去年(2022年)5月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讲到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关系,原话中提到了“目前,人民币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锚定美元的”。
(资料图片)
什么?我们的人民币在发行的时候锚定了美元?为何要以废纸“马首是瞻”呢?黄奇帆是不是在胡说?前重庆市长的言论打脸了部分流量大V,人家说的是真话,只不过有人不爱听罢了。
为什么说人民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呢?你得先搞清楚增量人民币的发行机制。
从货币层次来看市场上的人民币分为三层,即M0、M1和M2。
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和农村存款;而M2则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城乡居民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的M2余额为264.7万亿元、M0余额为9.97万亿元,后者连前者的零头都不到,M2是衡量人民币数量最真实的指标。
中国负责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央行,增发新的人民币时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由央行通知印钞厂生产纸币或者硬币,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外汇占款、央票到期、债券回购等。
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市场后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增量货币的多与少同货币政策松紧度密切相关。比如,央行经常通过降准来增加市场上的M2数量。
降准降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不能全部用来放贷,必须将一部分放在央行那里以备不时之需,保留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为7.5%,某商业银行收到100万元存款后至少要将7.5万元存到央行那里,当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7%时只要存7万元就够了,可以多借5000元出去。
可别小看了这5000元,所有释放出去的贷款都会变成收款方的存款,新的存款又能被借贷出去,如此循环往复,多出来的5000元往往能拓展出好几万元M2。
如果说通过货币政策发行新的人民币是一种主动行为,那么黄奇帆提到的锚定美元发行人民币则可视为被动发行。
先说一个金融名词,外汇占款,指的是本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中国的大量新增人民币是通过外汇占款实现的。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依然保留了资本管制,外汇无法在国内自由流通和兑换,进入国内的绝大部分外汇需要强制结汇成人民币。由于美元是世界主要贸易和投资货币,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将美元代替外汇,反正大部分外汇都是美元,不影响大局。
举一个例子说明外汇占款是如何增加人民币数量的。
A公司生产了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卖给美国的B公司后收到了对方转来的货款,100万美元进入A公司国内的银行账户上不能保留,需要按照一定的汇率“卖掉”美元、买回“人民币”。以1:7的汇率换算,A公司将100万美元“卖”给银行并“买”回700万元人民币。
对于政府来说这笔贸易为中国带来了100万美元外汇,对A公司来说做成生意后获得了700万元人民币,而这700万元人民币成为了A公司的新存款,同时由A公司的银行账户流通到市场上,M2的数量变多了,也就是增发了700万元人民币。
如果A公司需要用美元从国外购入原材料,向外汇局申请额度后用人民币按照即时汇率兑换美元,这一过程实际上减少了市场上的人民币数量。
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卖出去的东西远多于买进来的,每个月都会有大量外汇净收入,这意味着贸易形成的外汇占款每月都会“印”出新的人民币来。
与此同时,外国资本投资中国内地的资产时也需要将外汇(主要是美元)先转换成人民币,这个过程同样形成外汇占款。
比如,德国C公司来中国投资建厂,带来了10亿美元,先要兑换成70亿元人民币才能买地、买设备、招聘工作人员,市场上多出70亿元人民币。我国这些年吸引了大量外资来到咱们这投资,该部分外汇占款增加的人民币数额不在少数。
从外汇占款增发人民币的过程来看黄奇帆讲得一点都没错,目前人民币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是锚定了美元的,事实如此,并不会因为承认与否而改变。
我们虽然正努力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但外贸在我国的经济中依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元是主流贸易货币,只要坚持强制结汇,那么人民币增发的多少与赚来的美元外汇密切相关,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要打折扣。
以美元为锚发行人民币存在历史和现实原因,锚定全球最牛的货币能够避免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长期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中国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同样要在经济上有所表现,锚定美元就不是长久之计了。
要摆脱美元的束缚需要为人民币找到合适的锚定物,中国的GDP、国债信用能否成为好的锚?抑或是找到一种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比如电力?这是专家们迫切需要研究并找到正确答案的事情。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